首页

国产女S视频

时间:2025-05-25 10:06:32 作者:《中国的毒蘑菇》在北京首发 记载509种毒蘑菇助力识别与预防 浏览量:78347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的毒蘑菇》5月23日下午在北京首发,新书图文并茂,记载8个中毒类型的毒蘑菇51科126属509种,以及毒性待确定的蘑菇26种、中国分布存疑的毒蘑菇65种,可为毒蘑菇的快速识别与预防中毒提供科学依据。

5月23日下午,《中国的毒蘑菇》新书发布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中国的毒蘑菇》由吉林农业大学图力古尔教授、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杨祝良研究员、湖南师范大学陈作红教授、广东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首席专家李泰辉研究员、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中毒控制室李海蛟研究员共同编著,该书基于5位作者数十年的真菌资源调查和分类学研究,以中毒案例、毒性成分及可靠文献为依据,涵盖中国毒蘑菇研究历史与现状、种类及其生态地理分布、标本采集和处理、形态特征与鉴定、中毒症状类型及其毒性成分、中毒诊断与治疗要点等内容。

5月23日下午,首届“菌物物语”论坛在北京举行,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研究员致辞。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真菌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庄文颖和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中毒控制首席专家孙承业研究员分别为新书作序。庄文颖指出,“我们迫切需要一部关于全面认知中国毒蘑菇的科普读物”,《中国的毒蘑菇》为普及毒蘑菇识别和开展蘑菇中毒防控救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信息。孙承业表示,《中国的毒蘑菇》科学性强、内容系统全面,是从事毒蘑菇基础研究、中毒预防控制和临床救治的必备参考书。

  据介绍,《中国的毒蘑菇》具有地域广、种类多、内容新、类型全等特点,地域覆盖中国东北、华北、华中、华东、华南、西南、西北;种类记载毒蘑菇51科126属509种;内容方面,作者独立或参与命名的新种106个,占全部种类的1/5;中毒类型涵盖急性肝损害型、急性肾损伤型、神经精神型、胃肠炎型、横纹肌溶解型、溶血型、光过敏性皮炎型及其他类型。

5月23日下午,首届“菌物物语”论坛上,湖南师范大学教授陈作红分享“毒蘑菇发现背后的故事”。中新网记者 孙自法 摄

  作为《中国的毒蘑菇》出版方,科学出版社当天以线下线上结合方式举办新书发布会暨首届“菌物物语”论坛。中国菌物学会理事长郭良栋研究员为“菌物物语”论坛开幕致辞,多位专家学者随后在论坛上作主题报告进行分享交流。(完)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俄一架米-8直升机在堪察加半岛坠毁 已发现17具遇难者遗体

“小时候跟父亲做酒,手拿肩扛取柴、取煤,烧火蒸馏酒,人工取酒、装酒,那时候一年也就生产个几吨酒。现在我开酒厂,这些全是用电,全部电气自动化,不仅省时省力,还节约成本,年产酒量能达到1500吨,时代的变迁就是不一样。”山西传统老酒坊负责人胡双全说。

“世界客都”2024年梅州米香酒文化周系列活动启动

2024年以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推进农民工就业创业、权益维护、城市融入等重点服务工作。全市793.6万农民工就业态势保持总体稳定,农民工转移就业基本实现“应转尽转”。其中,市内就业538.1万人,占比67.8%;市外就业255.5万人,占比32.2%。此外,各级各部门还合力做好农民工工作,推动农民工与本地居民同等享有子女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每年有超过20万农民工落户城镇。

中新教育|聚焦家庭教育热点话题 政产学研界共话未来发展

苏里南驻华大使张碧芬在接受中国日报网专访时表示,中国绿色发展的规模,令人惊叹。中国一直致力于推动绿色发展,是绿色创新和绿色技术的引领者,在绿色发展方面的速度令世界瞩目,鼓舞人心。参观完位于张北县的国家风光储输示范基地后,她告诉记者,中企的微电网光伏项目正在助力改善苏里南村民的生活,她感谢中国为苏里南人民带来了幸福的生活。

工信部:建成全球领先信息通信网络 每秒可完成230百亿亿次浮点运算

过去一年,减税降费支持政策不断落地,北京市税务局推出多方位支持,便捷化服务,让“真金白银”以最快速度直达企业。创新开发电子税务局“消息定制”功能,制定了精准推送“一政策一方案”,实现“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推出征纳互动服务新模式,构建“事前精准推送、事中办问协同、事后跟踪评价、全程智能交互”的互动服务,举办税费优惠政策“可视答疑”活动,给纳税人缴费人带来“可问、可答、可操作”的纳税辅导新体验。不断提升退税便利度,自动抓取数据信息,实现留抵退税、企业所得税等退税表单智能预填。

外媒:以军证实哈马斯“三号人物”在加沙空袭中丧生

对于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的下降,普益标准研究员何雨芮认为,首先是因为投资者此前“破净”阴霾还未完全消散。由于债市波动等原因,2022年出现了两次破净潮现象,不少投资者无力面对产品净值连续下跌,纷纷赎回产品。即使“破净潮”过去已有半年多,但个人投资者恐慌情绪并未完全消散,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理财公司存续产品规模下降。其次是各类资管产品的竞争加剧,部分银行理财投资者向公募基金迁徙。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